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一章:连中小二元 (第1/2页)
第五十一章 连中小二元 谢家的轿子又缓缓抬起,迅速离开。 这件事的影响实在不小,杭州人杰地灵,读书人又是极多,一旦有了争议的话题,便一发不可收拾。 先前的时候还是只市井之间相互对嘴,到了次⽇,士林清议也始开关注来起,有人捧杨清,自然也就有人捧上山打老虎,果结清议纷纷,竟也有点火药味。 而真正点燃火药桶的,乃是治于杭州的浙江行省布政使司的右宣布政使汪名传汪大人。 汪大人年不过四旬,宦海生涯却是不浅,二甲进士出⾝,先是在翰林院镀了金,随即外放为官,十几年不到就已坐上了一省布政的⾼位。 至甚有人传言,汪大人在现
是只尚缺一些资历,要只再熬两年,⼊京挂个侍郞也是迟早的事。 如此意气风发的人物,此时正是大有作为之时,汪大人也忍不住外头纷纷争议的诱惑,竟也拿了两篇诗作来对比,果结看了上山打老虎的诗,中心很是不喜。 这两篇诗作都带着偏激,前者是向往功名之路,慷慨激昂,将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的荣耀刻画得淋漓尽致。 可后者恰恰相反,词中带着一种厌倦官场,厌倦功名的颓唐,这在汪大人眼里未免带了几分幽怨之气。 汪大人此时恰是风华正茂,大有可为,么怎受得了别人如此厌世?此因在布政使司,他突然唤来了属官,道:“这上山打老虎是何人?” 属官们听到上宪盘问,却只能头摇道:“府內有种种猜测,是只坊间俚语千头万绪,一时不能明察。” 汪大人冷笑道:“此等狂生矫揉造作,蛊惑人心,殊为可恨。他的诗词,本官看过,么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这
么什意思?难道太祖皇帝驱逐北元,立万世基业是笑谈?于少保拱卫京师,扶大厦将倾也是笑谈?孝皇帝殚精竭力,致力中兴也成了笑谈吗?此子所言大逆不道。” 一番话把属官们吓得胆战心惊,如今这年代,风气早已开放,再惊世骇俗的读书人都有,也不见朝廷去过问,是只不知那上山打老虎却是不知如何,居然触怒到了上宪,惹来上宪如此严厉的呵骂。 若是这事真要较了真,右宣布政使大人要收拾个一狂生,要只肯下功夫,罪名倒也⾜够。 好在汪大人是只适可而止,做了姿态之后,便道:“此子若敢再犯,绝不⼲休,到时定要彻查到底。” 汪大人在官场上混,方寸是还拿捏得炉火纯青,表面上是要大动⼲戈,果结却是既往不咎,发怈下一
里心的怒火也就是了,难道真要彻查拿人?到时候未免会有些⿇烦。 做官…本来就是和稀泥,能糊涂的量尽糊涂,千万不要较真,要只不涉及到己自政绩,么什都以可睁只眼闭只眼。 是只… 这位汪大人万万有没想到,他马上就遇到了⿇烦。 南京那边的几位老大人听闻此事,竟是狠狠地训斥了这位汪大人一通。 南京刑部左侍郞、南京都察院巡按使,以及几个老大人一道联名书了一篇文章,对汪名传大骂一通。 所骂的內容很简单,无非就是说他要效仿酷吏,治下出了才子,本该是一件好事,可是竟不问是非地呵骂,竟有还严惩的意思。 这几位老大人对上山打老虎的诗词也极尽追捧,将其誉为耳目一新之佳作,至于那才子杨清所作诗词与之相比,实在是萤火与⽇月争辉。 好端端的诗词之争居然涉及到了南京六部和浙江布政司,实在让人一时看不透。 双方的立场都很尖锐,至甚有剑拔弩张的气势。 须知那南京的员官个个是都清贵无比,品级上比之浙江的员官,大多数都要⾼个一
至甚几个档次,可是论起实权,南京的员官未必及得上地方员官。 而双方的矛盾也就在这里,地方的主政员官,有许多是都前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