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_第三十一章三京风云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三京风云㈠ (第3/3页)

最里面的议事厅。议事厅前面是一个花园,眼下正聚积着各地方州府的主管,也包括“京官。”众人都在闲谈着,高智耀刚到那里,大司农吴礼高声呼道:“高知府、高大人!”

    “原来是吴大人啊。好久不见,一向可好?”高智耀寒暄道“我们这些地方官没见过世面,以往来中兴府时,你们这些京官早就在议事堂里高坐了,这回吴大人怎么也会跟我们都在这里候着?”

    斑智耀将“京官”两字咬得特别重,吴礼却没在意:“不知道,许是总管府改了章程吧?以往官府草创。也不太讲究上下秩序。眼下我贺兰百姓的日子蒸蒸日上,官府各衙门也日益完善,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废除一切繁文缛节。”

    “近日国主可还好?”高智耀又问道。

    “我已经好长日子未见到国王大驾了。”吴礼道。吴礼是赵诚亲自任命的第一位官员,向来对他也是极看重,赵诚也经常找他来问政。高智耀仔细打量吴礼的表情,却不似作伪,心道吴礼应该也被蒙在鼓里。

    斑智耀地目光在众官员中搜索着。见夏州知州梁文正在与几位铁工院的正卿、少卿舌战。

    “我说陈大人,我夏州铁器局你们铁工院还管不管了?一个月造箭头三万个,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你们倒是给我人手啊?就是不给我添人手,那也得给我铁料啊,要不我夏州铁器局就归你们铁工院管,反正都是与铁打交道。你们要造这么多箭矢干什么用?莫不是替蒙古人造地吧?你们铁工院对蒙古人倒是忠心得很啊!”梁文诘问道。

    “梁大人消消气,这可是国主的亲命,我们也只得听命。”铁工院正卿陈有为双手一摊“我们铁工院只负责计画(划)。试制新式的铁器,制造却不归我们管。你们夏州本就是前朝的军械制造局所在,当然是梁大人就地主持了。”

    “哦,既然是国主之命,我一定照办!”梁文一听是赵诚地亲命,脸色马上变了,变得恭敬起来。

    斑智耀听着好笑,他恐怕是在这里所有官员中。唯一知道梁文与国主关系的人物。这位梁知州他以前是了解地,官声并不好,自从赵诚来了之后,梁知州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那夏州不过是较小的边州,却被他经营得有生有色。

    只是从梁知州方才的口吻中,高智耀知道他也是被蒙在鼓里。高智耀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众人。

    时间不大,数声鼓响,有绿衣小辟高声呼唤众人入内。高智耀随着众人一哄而入,服色五花八门,全无品级之分。乱糟糟得如同赶集。高智耀暗自摇头。心说将来恐怕就得依次入内,上下礼义之分。

    众人一见议事堂。均吃了一惊。总管府总管王敬诚坐在堂上,令人奇怪的是贺兰书院地山长刘翼也在座,刘翼并无任何官职在身,虽说是赵诚地心腹,但对政务并不太关心,也从未在这样地场合出现过。

    包让众人吃惊地却是他们两人中间端坐着一衣着朴素的端庄妇人,略施薄粉,却是给人秀外慧中之感,而这位妇人的膝上却是一个五六岁的男童,正好奇地打量着众人。这正是梁诗若与她的儿子赵松。

    “这大概是国主的夫人及世子了!”众人都这么想“不是在蒙古为质子吗?”

    梁知州一进来,就死死地盯着梁诗若看,不禁老泪纵横,过去的点滴记忆全都浮现在眼前,只觉得心中一片酸楚。梁诗若起初觉得此人好生无理,正要喝斥,却看着眼熟,她很快就想起此人乃是那个一直为她所憎恨的亲生父亲,她想拂袖而去,但一想到今天的大事,强自忍耐。

    “梁知州,你为何还不入座?”王敬诚注意了,故意喝道。

    梁文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掩饰地用衣袖拂了一下眼角:“我最近得了眼病,老是流泪。”

    斑智耀憋红了脸,差点想大笑。

    王敬诚起身拱手道:“诸位大人,今天地第一件事,是为诸位引见国主的夫人及世子,夫人与世子刚从蒙古回来,知道诸位大人忠于国事,辅佐国主辛苦的很,特意赏赐诸位金银各百两、骏马一百匹与绫绢一百匹。”

    “多谢夫人!”众人齐声拜谢。那夏州梁知州的嗓门最大。

    “诸位大人请坐。”梁诗若说道“我是妇道人家,不想干预政务。今天只是想见见诸位,顺便也让我儿赵松见试一番。”

    梁诗若冲着王敬诚示意,王敬诚整整衣冠,沉声说道:“今日有件大事要向诸位宣布!”

    斑智耀心中暗道:“终于要公布天下了!”

    然而过程却出乎高智耀的意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