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大唐_第十七章大步登上含元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大步登上含元殿 (第2/4页)

衣服,这就要准备上朝,这时。那李却突然离队走出,几步之间到了萧挺面前“走吧小子,咱们爷俩儿一同去见皇上和皇后娘娘去!”

    萧挺面色虽然惨白,但眉眼间却是精神抖擞的紧,他想了想,嘿嘿地一笑,小声道:“这上朝…孙儿一个小小八品官,怕是还没资格面圣吧?”

    李闻言摸着胡子看看萧挺。然后微不可查地笑了笑。心说你小子还真能装啊,就凭你眼下立下的这般大功。别说面圣,就是封侯都够格儿了,居然还说自己不够资格上殿?

    不过老狐狸咳嗽一声,然后很是配合地大声道:“唔…这也说的…嗯,有些道理,毕竟朝廷纲法不可乱哪!这样吧,待会儿皇上和皇后娘娘垂询,再招你进殿就是了,你看如何?”

    萧挺低头,道:“若蒙皇上和皇后娘娘召唤,下官自然也就可以上殿了!”

    “嗯…好…”李眯着眼睛笑笑,转身走开了。

    这时那出来传旨地太监已经看了他们这一老一小有一会子了,见李回来,他不由得问:“老公爷,刚才跟您说话那位,可就是率百余牙兵救驾的萧挺?”

    李点点头,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但是却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一种微微的惊讶“是啊,他就是萧挺!”

    那太监闻言愣愣,问:“那为何他不准备随旨上殿,还独自站在一边?”

    李闻言心道那家伙装呗!他这是在显摆功劳,也是在要封赏呢!

    不过他可不会跟那太监这么说,当下他想了想,郑重地道:“萧大人深知朝廷礼仪之重要,我大唐有制,五品以下官员非蒙诏不得见驾,而萧大人自知只是一个八品官员,所以…这个…”

    说到这里,李心里都忍不住又骂了萧挺一句:他娘的这小家伙,原本看起来傻乎乎的,好像是整天就知道跟太平公主啊还有晋阳那个丫头啊之类的厮混在一起,一副胸无大志也没什么本事的模样儿,但是到了这会子,怎么突然倒好象变成了一只老狐狸似的。

    是啊,皇上啊皇后娘娘啊,你们看看,我只不过是个小小地八品官啊,虽然立下大功,但是没有升官之前,我都没资格上殿见驾,所以…我这官儿是不是该升升了?是不是应该…多升几级啊?

    在李这等老狐狸眼中,萧挺的伎俩他几乎是一眼就看透了,但看透了归看透了,他还是不得不承认,眼下的萧挺立下了那么大地功劳,他有这个资本这么做,而且他越是这么做,还真是越对了那位皇后武氏的脾气!

    这小子,其实一点儿都不傻,鬼精鬼精的!

    这时,李倒是一脸的老成持重,但是那太监听了这个话可就有些为难了,他不由得指一指萧挺,道:“可是。可是这个…老公爷呀,这萧大人乃是有着擎天保驾之功的,他要是不上殿,这个…”

    “那么,皇上和皇后娘娘提到他的名字让他上殿了没有?”李笑着问。

    那太监闻言不由一愣,继而摇摇头“这个…倒是没有,娘娘口谕只是说宣召大臣们觐见…”

    “这就对了嘛,宣召地是大臣。萧挺是个八品小辟,可不是大臣哪!”

    说着,李咳嗽一声,身子微微倾过去一些,一副臭棋老子支招的模样儿小声道:“这个么…不怕!待会儿你照实禀报上去,就说立下大功的萧挺萧大人还只是一个八品的官员。不够资格见驾,皇上和皇后娘娘自然不会怪你,到时候…唔,这个…咳…咳…”那太监也是多年混在宫中的,当下听了李这番话,马上便一点就透。

    当下他点点头,一脸阿谀的笑意“多谢国公大人指点,奴婢明白了!”然后他直起腰来,大声道:“诸位大人们。上殿了!”含元殿上,群臣参拜如仪,不过抬起头来的功夫。大臣们却愕然发现,原本垂在御座后的那道水晶帘不见了。

    御座,自然是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坐上去的,所以,即便尊贵如皇后娘娘,即便是皇后娘娘在代替皇帝管理朝政。已经在很大地程度上在执行皇帝地权威,但是这把御座,她还是没有资格坐上去,她理政听朝的方式是垂帘。

    在御座后面悬起一道水晶帘拢,帘子后面放上一把椅子,这就是她身为皇后地位置。而因为古有先例,所以,大臣们对于垂帘听政这种颇有些牝鸡司晨意味的举动虽然不免在私底下议论几句,但是却也没人会出面反对。

    毕竟皇帝陛下确实是有病。朝政又不能荒废着。皇后娘娘有大才,她出面代替皇帝管理朝政。倒也使得!

    但是,在那个时候,尽管皇后武氏在皇帝李治的支持下手中握有绝对地权力,但她还是不得不在自己面前垂上这么一道帘子。

    就这一道帘子,可以说是皇家的脸面,是朝中群臣的脸面,也是天底下所有男子的脸面。

    垂了帘,就只是帮着皇上理事罢了,可以接受,但是撤去了帘子,这意义可就一下子变了!

    垂帘听政,和临朝听政,说起来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是这意义和影响却是非同小可!

    皇后娘娘此举…简直就是在以皇帝自居!

    若是换在平常,单单就是这么一道小小帘子,大臣们便足以梗着脖子跟皇后娘娘吵上半天了,毕竟这在大臣们眼中,可是天底下第一重要的颜面问题!

    但是,在眼前这个独特的形势下,皇后武氏携萧挺李之力一举荡定叛党长孙冲的,这个威势正在最最风光的劲头儿上,所以,大臣们对于皇后娘娘撤去帘子一事虽然心中惊诧且气愤,但是大家犹豫了片刻,面面相觑了片刻,最终还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抗议几句。

    并非大唐朝没有耿耿忠臣,只是即便再忠诚耿直的大臣,在朝堂上打了几年滚儿之后,也都已经历练**精儿了,现在大家都明白,即便是有些事情自己不同意,甚至是非常地反对,但是这个话,也要挑一个合适的时间去说,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上谏不成,反而祸害几身,岂不是愚蠢的紧?

    所以,当此之时,心中不忿地几个大臣们也只好低下头去,一边安慰自己说,那皇后娘娘又没坐御座,只不过是撤去了一道帘子罢了。

    一道帘子,有它没它的还不一样?不过就是个障眼法儿罢了,也值得在这个时侯不识时务的拼了老命去上谏不成?

    所以,咬咬牙,忍了。先保住自己再说,毕竟皇后娘娘还没坐到御座上去不是?

    这时,高坐在御座后面的皇后武氏虽然看不清群臣地表情,但是她与身侧的太监对了个眼神儿之后,便顿时对大臣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